
发布时间:2025-09-05
南宫体育app下载-当消费者感知到极度内卷的现制咖啡把星巴克拉下“神坛”时,殊不知即饮咖啡也在这波价格战中被打得“落花流水”。
来源:整点消费(ID:ZDXFBA)
而在现制咖啡起势之前,即饮咖啡可谓是热门赛道,吸引了多家行业巨头竞相布局。不过,最近两年,各大品牌的即饮咖啡业务表现平平,为了迎合当下消费者追求质价比的消费趋势,各大品牌不得不上演“以价换量”的新戏码,并希望借此突围。
即饮咖啡“失宠”国内消费者的咖啡教育,最初还是靠的速溶咖啡,后来逐渐升级为了即饮咖啡,包括雀巢、星巴克等巨头。
好景不长,随着现制咖啡的快速渗透,即饮咖啡开始“失宠”。
一方面,是国内现制咖啡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,市场渗透率一再提升,导致不少乡镇市场都有现制咖啡门店可以选择,即饮咖啡的便捷性优势难以凸显,导致消费者减少了购买即饮咖啡的需求。
据窄门餐眼数据,2023年末,我国拥有咖啡门店数量达为18.3万家,但截至2025年5月15日,全国咖啡门店数量已经攀升至了21.28万家,近一年净增7304家,其中,近一年新开门店数量为5.98万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述机构的数据显示,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已经进一步提升至了36.35%,下沉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。
另一方面,现制咖啡门店的激烈竞争中,“价格战”成为了最直接的竞争手段,9.9元/杯的现制咖啡,让即饮咖啡彻底丧失了价格优势。除了以瑞幸、库迪咖啡主打的9.9元之外,像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更是从去年6月开启了现制咖啡的6.6元时代。
图片来源:@雀巢中国
与此同时,在淘系平台,雀巢速溶咖啡的多个风味30条装的价格已经下探至29.61元,单条价格不足1元;作为对比,雀巢即饮咖啡268ml*15瓶的价格为62.91元,单瓶价格合约4.2元/瓶。中国旺旺旗下的邦德咖啡240ml的单瓶价格也要4元以上;农夫山泉旗下炭仌250ml的单瓶价格要5元;星巴克的瓶装产品270ml的价格更是高达15.18元/瓶……
“即饮咖啡又少又贵”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共识。要知道,现制咖啡除了现磨的消费体验之外,还能够赋予产品咖啡豆产地和品种、口味等更多情绪价值。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曾经对外表示:“2024年,中国人均咖啡消耗量已经提升至了15杯,但其中有6杯是速溶,有9杯是现磨。”
相比现制咖啡的火热,即饮咖啡就冷清了不少。
据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的数据显示,2024年,即饮咖啡在饮料类目中的市场份额同比下滑13.48%。
企业层面,2024年,农夫山泉旗下包括苏打水饮料、含气风味饮料、柠檬汁饮料、咖啡饮料、植物蛋白饮料等其他饮料产品,及鲜果等农产品在内的其他产品录得收益为11.82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降9.8%,占总收益的2.8%。而统一中控甚至没有披露咖啡品类的经营数据。
即饮咖啡变“大”后,火了以农夫山泉的炭仌为例,其低糖/无糖系列即饮咖啡上市之初价格一度达到了9.9元/瓶,容量也只有270ml。而当时整个即饮咖啡赛道的主流价格带为5元/瓶&罐左右。
尽管各大企业都在宣称自己在选豆、萃取、灌装方面有诸多亮点,但在价格面前,这些优势都不值一提。而为了挽回颓势,即饮咖啡一方面是主动降价,另一方面则不断以大容量来讨消费者欢心。
其实,从前两年开始,大瓶饮料已经逐步取代原有的500ml成为整个饮品行业最大的增长引擎,去年,这种大瓶趋势开始蔓延至即饮咖啡品类。
尤其在一些高势能渠道层面,大瓶装的即饮咖啡已经成为热门单品。
比如,叮咚买菜上的V5美式黑咖(1L/瓶),一开始的到手价只要7.92元,现在也只要9.9元/瓶;盒马900ml装的UCC职人系列无糖咖啡饮料售价11.9元/瓶。并且,这两款产品都登上了平台咖啡饮品热销榜。
此外,炭仌从去年1月推出900ml的大瓶装即饮咖啡产品。近期,炭仌无糖黑咖进入山姆渠道,900ml*3瓶的价格仅需29元,单品价格不到9.9元/瓶,如今,这款产品已经位居山姆新品榜第二名。
而靠挂耳咖啡和浓缩咖啡液的隅田川,也推出了9.9元1L的瓶装产品。据界面新闻报道,隅田川的1L装即饮咖啡自2025年3月上市至5月,在天猫超市、朴朴等渠道累计销量突破74.7万瓶,复购率超29%。
图片来源:@隅田川咖啡
大瓶装的即饮咖啡之所以能火,一方面就是性价比进一步凸显,另一方面则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产品需求。比如,大多数消费者购买1L装的即饮咖啡产品,除了即时性消费之外,更多的还是在家庭、户外场景中,能够满足自己的DIY需求,且兼具即饮咖啡的便捷性同时,也能实现多种风味。
市场格局有望改写有行业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即饮咖啡市场的规模只有96.4亿元,但2024年已经攀升至280亿元,并且同比增幅高达18.9%。
由此可见,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咖啡品类接受度不断提升,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与此同时,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,即饮咖啡市场的竞争态势也并不轻松。其中,雀巢仍以先发优势牢牢占据第一位置,星巴克位居次席。此外,还有众多新老品牌纷纷涌入即饮咖啡赛道,包括COSTA、娃哈哈、农夫山泉、统一、伊利、隅田川、无限波谱等等。
但相比在其他即饮饮料品类精耕多年的农夫山泉等品牌,雀巢和星巴克对于即饮咖啡品类层面,依旧显得有些“傲娇”。尽管这两大品牌在产品层面创新不断,推出了多种现制咖啡门店才有的风味产品,不过,在价格层面依旧坚挺在5、6元一瓶。
长此以往,国内即饮咖啡市场或将变为本土品牌的天下,进而改写整个即饮咖啡的市场格局。
版权所有:NG28南宫体育APP官方网站 信息产业部ICP网站备案:辽ICP备05024582号-1 技术支持:新图闻科技